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建筑 >

沪深交易所修订发布指数基金开发指引;首批养老目标基金最高平均年化收益率为9.22%;8月银行理财到期规模达2.8万亿元丨大资管一周情报

2023-08-14 23:22:0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一、监管和政策

1、 证监会集中修改、废止42部证券期货制度文件,持续开展证券期货规章制度系统性清理

为贯彻落实《规章制定程序条例》《证券期货规章制定程序规定》等相关要求,证监会近期组织对证券期货规章制度进行了清理,决定对6部规范性文件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对1部规章、23部规范性文件、12件部函等文件予以废止。主要包括:一是根据改革要求和上位法制定情况,对《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财务报告审计截止日后主要财务信息及经营状况信息披露指引》等6部规范性文件的部分条款进行适应性调整,包括调整相关文件的制定依据等;二是鉴于所规范事项已由新的规则予以规范或者已不存在等情形,对《关于境外上市公司非境外上市股份集中登记存管有关事宜的通知》等36部制度文件予以废止。


(资料图片)

2、 中国证监会及香港证监会就推动大宗交易纳入互联互通机制达成共识

8月1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就推动大宗交易(非自动对盘交易)纳入互联互通机制达成共识,即境外投资者通过沪股通、深股通参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大宗交易,境内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参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非自动对盘交易。通过沪股通和深股通进行的大宗交易以及通过港股通进行的非自动对盘交易将同步开通。

3、 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3年重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座谈会,促进财产保险高质量发展

8月10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3年重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上,各位代表委员结合各自工作和调研实际,深入剖析当前财产保险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在加快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设立专业科创保险公司服务科教兴国战略、发挥农业保险作用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发展航运保险解决“卡脖子”问题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4. 沪深交易所修订发布指数基金开发指引,提高指数和指数产品对投资者需求以及国家战略的响应速度

8月10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基金自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1号——指数基金开发(2023年8月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基金业务指引第1号——指数基金开发(2023年修订)》,适当缩短非宽基股票指数基金开发对指数发布时间的要求。本次修订在现有规则基础上,将非宽基股票指数产品开发所需的指数发布时间由6个月缩短为3个月。

5. 证监会同意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欧洲航线)期货注册并确定为境内特定品种

证监会近日同意上海期货交易所全资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欧洲航线)期货注册并确定为境内特定品种。下一步,证监会将督促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做好各项工作,保障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欧洲航线)期货的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

6.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将完善交易制度,推动活跃市场

为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增强交易便利性和通畅性,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10日表示,将在完善交易制度和优化交易监管方面加快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完善交易制度方面,研究将沪市主板股票、深市上市股票、沪深两市基金等证券的申报数量由100股(份)或其整数倍调整为100股(份)起、以1股(份)为单位递增。同时,研究ETF(交易型开放式基金)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在优化交易监管方面,上交所表示,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平衡好保持交易通畅和打击过度投机,保障市场功能有效发挥。深交所表示,将坚持规则监管、精准监管,平衡好保持交易通畅和打击恶意炒作,着重对异常交易行为或涉嫌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管。

二、行业和机构

人事变动:

- 8月7日,华润银行公告称,根据工作安排,宗少俊辞任该行行长职务;同时,聘任钱曦担任行长,从8月5日起至其任职资格获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前,由钱曦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8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王良招银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8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监管核准陈博恺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董事、行长的任职资格。

-8月10日,兴业银行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陈信健先生为第十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

持续回暖可期,高风险偏好客户占比回升,银行理财或迎来29万亿新时代。7月跨季后,理财规模快速回暖,7月份增加1.61万亿元至27.2万亿元,为年内新高。尽管8月理财到期压力增大,但机构普遍预计,下半年理财规模继续回升,年末或可达29万亿元。此外,最新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显示,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提升,2023年6月末,一级(保守型)和五级(进取型)投资者数量占比分别较上年末提升1.3pct和0.3pct,高风险偏好客户占比的回升,有助于后续理财公司更好的发挥多资产、多策略的配置优势,进一步丰富含权理财的产品谱系。(财联社)

广发固收:8月银行理财到期规模达2.8万亿元,达2023年以来最高点。广发固收最新研报称,展望8月,理财赎回压力加大,整体存量产品到期规模为2.8万亿元,达2023年以来最高点。细分来看,压力主要来自于定开型产品,其开放规模环比上升5370亿元至2.4万亿元,且以3个月内短期限产品为主。其中,业绩不达标的定开型产品开放或到期规模为5158亿元,为二季度以来最高点,这部分中53%是可投股票固收+类,或受权益市场表现拖累。(财联社)

25万亿元银行理财大调仓:现金存款占比猛增,债券资产渐“失宠”。25万亿元银行理财资产呈现大幅调仓态势。从数据来看,银行理财固收类产品占比已达95.15%,是资管新规改革后的峰值。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上半年整个银行理财资产配置正在悄然转向,此前配置的核心资产——债券占比持续下行,而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大幅提升6个百分点。市场人士表示,现金及银行存款类资产占比大幅提升,与银行理财绕道保险资管做存款及追求稳定收益低波动的资产有关。(上海证券报)

公募基金规模首超银行理财,7月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回升。近日公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下称《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被规模达27.69万亿元的公募基金反超,暂时退居资管行业规模次席。对于银行理财规模的下跌,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上半年规模下滑是受去年末理财产品破净余波、6月末理财资金回流至银行存款的影响。业内人士透露,7月以来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已有所回升。(21世纪经济报道)

公募主动量化规模已近千亿,近期更见小爆款。今年市场风格更加极致,风格轮动加快之下,量化投资却凭借分散的持股、较为均衡的风格在没有主线行情中另辟蹊径走出相对较好的业绩,尤其是在与偏股基金平均收益率相比之下,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关注并投资量化公募产品。截至8月8日,包括国泰君安量化选股、国金量化多因子、渤海汇金量化成长、招商量化精选、国金量化精选等多只基金年内收益率超过10%,稳健的业绩吸引着投资者跑步入场。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募主动量化基金规模已经逼近千亿。量化基金也并非没有缺点,规模是业绩的天敌这一条在量化基金上表现的更为明显。不少量化基金策略容量有限,规模很难做大,有些产品可能常年处于限购状态。(财联社)

公募掘金科创板步履不停,多家头部基金获科创100ETF首批授权。聚集大量“硬科技”企业的科创板成为公募基金重要的产品布局阵地。继首批上证科创板成长ETF获批并火速启动发行后,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多家头部基金公司已拿到科创100ETF的首批授权,即将上报相关产品。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已成为公募重要配置方向,据兴业证券测算,截至二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基金科创板的配置比例为10.02%,较一季度末上涨0.88个百分点,继续超配科创板。多家受访机构表示,当下中国科创行业正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这将衍生出一系列的投资机遇,看好科创板的长期发展空间。(上海证券报)

严监管持续,4家私募被去取消会员资格。8月1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其官网连续发布13张罚单,4家私募及其相关负责人受到处罚。具体来看,华物(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安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燕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三家私募均被中基协取消会员资格,并撤销其管理人登记,其法定代表人和合规风控负责人均受到相应处罚。此外,上海鑫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被中基协取消会员资格、公开谴责并暂停受理私募基金产品备案六个月。(上海证券报)

违规减持,“准百亿私募” 玖鹏资产被罚。日前,北京证监局向“准百亿私募”玖鹏资产开出警示监管罚单,直指其在参与A股公司东易日盛(该公司注册地为北京)投资交易时,违反《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公告显示,经查,由玖鹏资产作为管理人的玖鹏大鹏精选20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简称玖鹏基金)曾为A股公司东易日盛5%以上股东;2022年7月25日,玖鹏基金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方式将其持有东易日盛股份比例由5.99%下降至3.99%,其在持有东易日盛股份比例下降至5%时,未按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停止交易。至此,这家公募系“准百亿私募”,已在近10个月内两度遭罚,上一次对其做出处罚的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报)

搭ETF发展顺风车,私募抢购公募产品。私募基金正成为公募产品的重要“买手”。近日,多只公募基金发布的上市交易公告书中出现了私募的身影,比如银叶投资、鹤禧私募旗下产品持有嘉实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ETF,循远资产、韫然投资等旗下产品持有国泰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等。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三季度以来,超20家私募机构认购了14只公募基金产品。(上海证券报)

首只千亿非货基金诞生,宽基ETF成资金“蓄水池”。数据显示,截至8月7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最新规模约为1016.36亿元,成为我国公募市场首只规模超千亿元的非货基金。与此同时,7月以来宽基ETF整体吸金显著,沪深300ETF、科创50ETF的净流入金额均在100亿元以上。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市场波动较大、投资主题相对不明朗的情况下,宽基ETF能够更好地分散投资风险,相对适合用来进行权益资产的提前布局和配置。(中国证券报)

新的“吸金利器”,量化私募发力策略创新。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从量化投资业内了解到,尽管下半年以来私募行业新产品发行继续处于低潮期,但量化管理人正在多个策略线的创新开拓上,展开新一轮比拼。其中,高杠杆的DMA(Direct Market Access)、新的中小市值量化多头、股票量化多空等策略,正成为全行业新的“吸金利器”。业内人士表示,从不同投资人差异性需求匹配、能否表现出稳健的绝对收益能力等角度来看,量化行业在新策略的研发开拓上,有望为A股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中国证券报)

超7成百亿级私募取得正收益。近日,第三方平台朝阳永续公布了百亿级私募今年前7个月的成绩单,其中超7成取得了正收益。根据朝阳永续统计,92家百亿级私募今年以来截至7月底的平均收益率为3.07%。其中,68家取得了正收益,占比约为74%。具体来看,有12家百亿级私募收益超过10%。东方港湾、康曼德资本、景林资产、仁桥资产等百亿级私募均取得亮眼成绩。拉长时间来看,近一年百亿级私募的平均收益率为-0.77%。(上海证券报)

抄底资金持续涌入,多只港股ETF规模突破百亿元。近段时间以来,伴随资金持续流入,多只港股相关ETF份额持续增长,其中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等产品最新规模均已突破百亿元大关。与此同时,伴随港股市场逐步回暖,部分重仓港股的基金7月以来净值反弹幅度超过10%。在多家机构看来,未来随着基本面、资金面等预期持续改善,港股有望进一步吸引增量资金流入。(上海证券报)

加速向买方投顾转型,基金销售子公司有助创造更大业务空间。近日易方达基金申请设立销售子公司获监管反馈意见,另有数家公司设立销售子公司的申请待批。目前嘉实基金、中欧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国金基金、九泰基金、万家基金等多家公募公司成立了销售子公司。其中,部分基金公司旗下的销售子公司已成为基金销售领域的重要力量。业务创新,推动财富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上海证券报)

中证2000发布,进一步丰富规模指数的体系层次。为反映沪深市场微盘证券的表现,为市场提供多维度投资标的和业绩基准,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于2023年8月11日正式发布中证2000指数。中证2000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市值规模较小且流动性较好的20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截至2023年7月底,指数的2000只样本合计总市值约9.32万亿元,占沪深A股市值的比例为10.05%。(证券时报)

首批养老目标基金运行5年最高平均年化收益率为9.22%。从第一批公募基金公司拿到养老FOF(基金中基金)批文至今已有5年。5年来,首批14只养老FOF(亦称“养老目标基金”)皆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率,其中成立以来(截至8月8日)最高累计收益率达到53.12%,平均年化收益率为9.22%;14只养老FOF平均年化收益率约为6.07%。业内人士认为,首批养老FOF成绩较亮眼。不过,养老FOF的发展也还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基金规模较小,“叫好不叫座”的现象较明显等,需要从投资理念的宣传、产品创新设计等方面继续发力。(证券日报)

机构加速布局,保险金信托市场快速壮大。当前,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都在加速布局。根据公开数据进行的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有平安人寿、泰康人寿、友邦人寿、中英人寿等40多家保险公司与信托公司合作,推出保险金信托产品与服务。业内人士表示,保险金信托的门槛更低,能让更多人群有机会享受信托制度优势,实现资产规划、风险隔离、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目标。因此,未来的信托服务不再是仅面向高净值人群,而是能够覆盖更多的中产阶级家庭,保险金信托的市场空间也将进一步扩大。(证券日报)

7月标品信托成立规模攀升,资金有望加速入市。7月以来,集合信托成立市场回暖明显。同时,标品信托产品成立规模大增,整体呈现明显上行趋势,成为集合信托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7月以来集合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约为619.9亿元,环比增长逾25%;标品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约为327.41亿元,环比增长超60%。此外,近两年,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规模和占比加速增长。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规模为4.57万亿元,占比提高至29.92%。2021年一季度末和2022年一季度末,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规模分别为2.43万亿元和3.54万亿元,占比分别为15.22%和24%。(中国证券报)

三家上市公司公告“踩雷”中融信托产品,部分信托产品投向房地产领域。目前至少已有咸亨国际、金博股份、南都物业等3家公司同时发布信托产品逾期兑付的提示性公告,涉事产品则均来自中融信托旗下。8月11日,财联社记者从多位投资人、部分中融财富前员工处了解到,目前中融信托部分产品确实已经停止兑付。一名中融财富前员工称,目前暂停兑付的产品规模在3500亿元上下,但不包含中融信托自营渠道产品,因为后者无法统计。目前上述公司虽未披露各个信托产品的具体投向,但从部分已披露的信息来看,有不少涉及房地产项目。据咸亨国际公告披露,其购买的两款信托产品“汇业497号”和“汇业508号”,分别涉及融创天津项目和融创肇庆项目。(财联社)

三、市场和数据

7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创下2016年7月以来的7年新低,存量增速继续回落。2023年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65.77万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28.9万亿元,同比增长11%;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83万亿元,同比下降17.8%;委托贷款余额为11.32万亿元,同比增长4%;信托贷款余额为3.79万亿元,同比下降3.6%;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55万亿元,同比持平;企业债券余额为31.37万亿元,同比下降0.4%;政府债券余额为63.9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6%。

7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数据低于预期,居民贷款疲软。2023年前七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2.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069亿元。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703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亿元,同比少增3892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39亿元,同比少减798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230.92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住户贷款减少200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33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67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378亿元。7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015亿美元,同比下降18.6%。前七个月外币贷款减少401亿美元,同比少减111亿美元。

7月M1和M2同比增速继续双双回落。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1.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72万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8个和4.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61万亿元,同比增长9.9%。当月净投放现金710亿元。

股票市场:上周大盘震荡调整,主要宽基指数均录得3至4%跌幅。其中,深证成指、科创50、中证1000、中证500、沪深300、创业板指、上证50、上证指数分别下跌3.82%、3.79%、3.53%、3.51%、3.39%、3.37%、3.02%、3.01%。前期强势板块震荡回调,银行、保险指数亦同步下跌。通信、建材、综合金融、房地产等大跌超4%,石油石化、煤炭跌幅较少。(国泰君安)

债券市场:截至上周,隔夜回购加权利率微升至1.33%附近,七天回购加权利率下行至1.76%附近,14天期位于1.77%附近。全周来看,30年期主力合约周涨0.13%,10年期主力合约涨0.11%,5年期主力合约涨0.04%,2年期主力合约跌0.01%。(中达固收)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相关阅读